税圆女儿梦 硒都第一城
“土家女儿城”是鄂西恩施州城的一座不夜城。如今,鱼龙光转的女儿会、人声鼎沸的刨汤宴、云霞璀璨的西兰卡普等29项非遗传承展演项目不时上演,让游客饱览土家风情的魅力。
“女儿城开街至今已十年,从起初被人质疑到现在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成为武陵地区最鲜明的土家文化地标。”恩施女儿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莉动情地说。“硒都第一城”实至名归,凝聚了税务部门的不懈支持。
图为税务干部走访女儿城
释放税惠,塑造文旅融合之城
2013年打开城门起,恩施女儿城就将土家人的乡愁记忆陆续搬进了城,开启了毕兹卡的文旅融合之路。
“凭着一腔热血建土家人自己的城,却不能光凭一腔热血就做好账目管理。” 恩施女儿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忠源介绍,在项目开办之初,税务部门便提供了“管家式”服务,帮助制定企业成长档案,送上“精准化体检套餐”,协助财务人员规范财务管理,让企业走出了初期的“乱仗期”。
近年来,恩施女儿城每年筹资500万元邀请土家族民间艺人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城展演,并在园区挂牌成立了“恩施州地方戏传承展演基地”“恩施土家女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基地”。
唱腔古老、舞姿粗犷的祭祀歌舞“撒叶儿嗬”,在盐水女神广场唱的是“庄子丧妻,鼓盆而歌”豁达洒脱的人生观;十姊妹歌在火堂屋里唱了起来,女儿出嫁前夕姐妹们围桌而坐为新娘代“哭”,歌亦哭、哭亦歌,是巴楚儿女真情流露、哀情乐景的独特风俗。
“土家人‘白事喜办、红事哭办’的民俗很有哲蕴情思,连死都不怕,又怕什么呢?”从山东而来的游客陈先生观看了女儿城行进式表演《赶场·相亲》后,为当地文化所感。
曾受疫情影响的女儿城人流量骤减,税务部门为女儿城送来相关税费优惠政策,还先后缓缴税费500多万元。享受到税费红利的女儿城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摆手舞、肉连响、喜花鼓、巴东堂戏、恩施灯戏、鹤峰柳子戏、利川灯歌……民俗艺术在沉淀中蛰伏。
2023年女儿城人流量暴涨,预计将突破400万人次。女儿城非遗项目负责人李毅介绍:“税务部门的税费优惠、倾情服务陪伴我们走出了文旅融合的新路子。今年8月,我们建成了湖北省首个非遗剧场,有信心让女儿城更上一层楼。”
强链补链,土家风味香气浓
地处鄂湘渝三地交汇处的恩施,形成了酸麻辣三味交融的独特风味。女儿城在税务部门的倾力支持下,一大批土家风味餐馆风生水起。
“春日要吃椿芽,社日要吃社饭,冬天要打糍粑。土家菜的原材料来自山间田野,供应方也很分散,税务部门运用独特优势帮我们找到了蔬菜供应方。”女儿城土家大院负责人李清荣介绍。
由于2023年餐饮业火爆,女儿城特色菜的原材料供应不足。国家税务总局恩施市税务局知情后依托“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系统的数据优势,很快帮助土家大院寻求到了供应方。
同时,为契合恩施旅游业蓬勃发展,该局打破原有属地税源管理模式,按纳税规模、行业类型和特色产业布局形成“1+1+1+N”模式,即“1个纳税服务分局+1个重点税源管理分局+1个风险管理分局+N个税源管理分局”。此外,针对恩施旅游经济火爆、附属产业关联度高等特点,成立旅游1+N分局,专司吃住娱游玩购管理。
“女儿城的商业生态很丰富,有年入几百万的大餐馆,也有许多小商小贩,针对不同类型的市场主体,我们会做不同类型的贴心服务。”恩施市税务局舞阳税务分局局长胡俊表示。
巴掌大小的圆糍粑在炭火的炙烤下裂开了口,蘸了糖软糯香甜;盐腌烟熏的腊蹄子清炖也别有风味;色泽若玉、滋阴补气的桃片糕入口即化……女儿城聚集了各色小吃美食。“我们这些做小生意的人,就指望这门生意养家糊口,感谢税务部门帮我们扩大了销路。”专卖土家小吃的黄才勇,谈到税务部门牵线搭桥感激不已。
贴心服务,办税实现“零距离”
“我们企业刚成立时,很多办税事项都不太清楚,还好有税务部门上门帮助解决。”蔓延摄影是女儿城新开的一家旅拍企业,正赶上了旅拍的风口,业务量暴涨,但涉税事项办理却成了个问题。税务干部走访了解情况后,帮助纳税人办理了个税申报等事项。
近两年,女儿城民族服饰旅拍一条街已入驻商家约80余户。巴山物产、多山国际青年旅社、施南老茶馆等10多名大学生、返乡青年创业项目典型在此落户,还吸纳200多人就业。
“作为女儿城的老商户,这十年来我感受到了办税方式的变化,总体来说就是越来越快、越来越方便。”巴人堂的负责人讲述了他的办税感受,2023年新推出的征纳互动平台,实现了涉税问题“一键转呼终端、一键直达科室、一键解决问题”,轻松办税已成常态。
作为4A级旅游景区的女儿城,餐饮、住宿等业态十分丰富,国家税务总局恩施市税务局重点推进‘服务+监管’特色项目,与市监部门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动态掌握市场主体情况,切实做到了“送服务上门、送政策入户”。
“旅游行业是恩施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我们将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帮助企业走好文旅融合的新路子。”恩施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邓映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