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信息技术实施税收风险综合监督管理
湖北:拧紧基层税务执法“安全阀”
记者近日从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了解到,该局于去年12月起在全省范围内应用“重点风险事项一体化综合监督防控”功能模块(以下称智税芯),实施税收风险综合监督管理制度,实现了税收风险、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一体防控与精准纠治,在规范税务执法行为的同时,降低了执法风险,提高了管理效能。
据统计,湖北税务实施税收风险综合监督管理以来,依托信息技术识别税务执法风险事项679件,有关单位和税务人员及时按照风险提示进行了纠偏和整改,41人因执法过错被问责。
管理“上新”:
探索执法一体化综合监督
湖北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白渊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法治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客观上对税收征管和税务人员规范执法提出了更高要求。税务机关需要及时掌握辖区税源的发展变化动态,采取与之相应的管理服务措施助力行业、企业发展。与此同时,税务人员在日常税务执法时,须坚持依法行政,确保执法过程严谨、规范,这样才能在加强税收征管的同时有效降低执法风险。
为此,湖北省税务局于去年开始探索实施税收风险综合监督管理。在实施步骤和进程上,湖北省税务局确定了“先小步稳走、试点探索,后扩围增量、全面推进”的工作安排。
改革探索的“第一小步”选择先期在武汉市税务局试点,建立重点风险事项一体化综合监督防控体系,运用智税芯,实施“风险防控”和“综合监督”双轮驱动,实现各类风险联防联控联治。随后,湖北省税务局在完善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将制度试点地区扩围至襄阳、宜昌、荆州、十堰等6个地市,以此进一步验证管理效果,完善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使试点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湖北省税务局先后制发了《重点风险事项一体化综合监督防控赋色管理办法》《重点风险事项一体化防控工作规程》《重点风险事项一体化综合监督工作规程》等多个制度文件,对风险监督防控的管理目标、实施模式、运转流程、防控指标,以及监督防控效果评价标准等进行明确。同时,该局还组织编写了《智税芯操作手册》,确保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娴熟利用智税芯开展风险防控,实现风险监督管理目标。
经过为期半年的扩围试点,税收风险综合监督管理制度在试点地市均取得了预期效果,不仅管理制度和流程进一步得到完善,智税芯的功能也升级到位,其12个核心模块与114个子模块的数据分析、风险预警等各项功能可充分支持管理需求。于是,湖北省税务局于2024年底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实施了该项制度。
“如今,湖北省各地市税务机关已将税收风险应对、发票管理、税务注销、优惠政策落实等各项税收管理和执法工作纳入风险综合监督防控视野,构建起了数据采集、智能比对、深度分析、预警处理、复核反馈的完整管理链条。”湖北省税务局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局长饶尚说。
饶尚介绍说,在日常工作中,风险管理部门依托智税芯中的功能模块,可及时识别可疑税收管理信息。随后,利用其中的“风险防控”功能模块归集形成风险应对任务,统一下发给相关单位。当风险应对和处理工作完成后,系统会自动根据反馈信息按照“红橙黄绿”赋色规则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染色”。
风险管理人员使用智税芯“智能台账”中的“质量管理”功能对风险应对工作进行复核复查,系统将自动根据赋色规则对风险应对情况进行第二次评估“染色”。两次结果最终会归集进入“重点事项”模块的“待推送综合监督清册”中,由相关岗位人工研判是否需要推送到综合监督模块,进一步开展执法执纪调查和廉政调查等工作。
治税“上芯”:
风险防控由“单线作战”变为“全员协同”
“依托智税芯,风险防控部门可有效集成征管系统中的税收数据资源,对税收管理数据信息进行实时分析扫描,迅速发现税收征管和税务人员执法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从而提升了风险防控的主动性、精准性和靶向性。”武汉市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局局长张学东介绍说。
最近,十堰市税务局第三税务分局(税收风险管理局)利用智税芯分析征管数据和管理任务反馈信息时发现,十堰市某科技发展公司涉税疑点应对任务存在“风险应对结果反馈信息不完整,未上传《纳税评估报告》”“纳税评估约谈情况表记载内容不详尽不规范”情况。此外,通过分析执法时间等系统留痕信息,发现相关税务人员执法时还存在“未在系统内生成制作《税务检查通知书》,先进行了实地核查”等情况,在执法流程和信息反馈等方面存在不规范、不到位等风险。
该项风险信息按管理流程迅速传递至复核人员,经审核后转为整改任务,通过智税芯模块的“智能台账—质量管理”功能,推送至相关税务人员启动了风险消除和整改工作。按照监督管理流程,督察内审部门也同步对该项整改工作进行跟踪监督。
相关税务人员接到整改任务后,随即对照任务中标识出的执法风险情况进行了整改,依照企业涉税风险应对规范和执法流程,仔细审视了企业风险疑点和纳税评估的整个过程,补充完善了《纳税评估报告》《评估约谈情况表》等工作资料内容,在对执法流程和评估工作完成“纠偏”、相关企业完成税款补缴后,该项执法风险的应对“赋色”由“红色”转为了安全的“绿色”。
不久前,襄阳市税务局风险防控部门在分析征管数据、复核企业涉税疑点核查反馈信息时,发现某科技企业存在“非主营业务未计收入”“研发费用项目占比异常”“未取得合法凭证列支财务费用”三项疑点,但税务人员只反馈了前两项疑点的核查结果,最后一项疑点的反馈信息缺失,存在核查和执法不到位的风险。
于是,风险防控人员启动了一体化风险监督管理程序,通过智税芯模块的“复核反馈”功能,将信息同步反馈给相关税务人员和督察内审部门。
经核实,相关税务人员已对该企业第三项疑点进行核查,企业确实存在“未取得合法凭证情况下列支财务费用”问题,并遵照税务机关要求,正向有关单位索取凭证,但尚未补齐。此时,管理规程要求的企业疑点核查时限已到期,负责核查的税务人员需要提交核查反馈信息。但这名税务人员只反馈了企业另外两项疑点核查结果,对于“未取得凭证”这项疑点,既没有按规定申请疑点应对延期,也没有向税源管理部门提交相关征管意见,因此触发了执法风险预警。
接到执法风险预警信息后,这名税务人员申请了疑点应对延期,最终该企业在规定期限内补齐了支出凭证,消除了风险事项。
执法风险应对完毕后,督察内审部门约谈了这名税务人员,要求其在日常开展税收征管和企业疑点排查工作时,一定要严格依照税收法规和执法规程,留意执法细节,避免出现执法风险,甚至导致税款流失。
随后,督察内审部门针对此类问题为所有税源管理单位制作《税务执法风险提示函》,要求基层征管人员加强企业财务费用列支活动监管。对于企业没有取得合法支出凭证的情况,在应对处理时,一定要注意疑点核查、问题反馈、提出征管意见等各个执法环节的衔接、不缺失,以确保执法程序完整无误,避免出现执法风险。
“与执法风险防控相结合,通过对综合监督结果实施‘红橙黄绿’四色管理,结合‘一案双查 ’‘双向倒查’工作,风险应对、复核监管、督审职能监督、纪检专责监督整个监督链条得以贯通,可及时发现问题,精准纠治,实现违纪和廉政等问题的源头治理。”湖北省税务局党委纪检组纪律审查室主任罗文对记者说。
履责“上心”:
“有过必纠”,倒逼税务人员依法行政
湖北税务实施税收风险综合监督管理后,以智税芯为“线”,征管、风控、稽查、督审等多个部门的工作职能与执法风险防控实现了“串联”和“整合”,从而促进了执法行为的规范和征管效能提升。湖北税务基层风险应对岗位、税源管理岗位的税务人员也明显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实行税收风险综合监督管理后,因为工作流程、岗责和日常履职执法等全都纳入了监督管理范围,税务人员日常税收管理举措是否到位、风险应对流程对不对、执法行为是否规范、是否存在执法风险等,通过指标监控、工作留痕和数据分析都能够有效识别和预警,这相当于给税收征管和执法增加了一道‘安全阀’和‘报警器’,既时刻提醒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牢记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也降低了我们的执法风险。”荆州市沙市区税务局税源管理人员陈昱杭说。
对此,郧西县税务局从事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周立强也有同感:“征管和服务工作不到位、执法有差错或出现不规范执法行为,智税芯都能够迅速识别,并很快在工作模块中进行‘赋色’提醒,问题严重甚至会被问责处理。因此,在日常税收工作中,税务人员必须严守规矩、依照规程规范执法,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唯有如此才能在提高执法效率的同时,切实降低执法风险。”
“税收风险综合监督管理实施后,能够感觉到征管、稽查等各岗位人员在日常执法、履责时,比以往更用心、更细致了。”襄阳市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局局长蔡非非说,目前襄阳税务已搭建起风险识别、任务发起、复核、监督和追责的闭环管理链条,形成以税收风险为导向,有效监督防范税务人员执法风险、廉政风险的良性运行机制。“有错必识”“有过必纠”“赋色监督追责”,倒逼税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注重执法细节、履职尽责,规范执法。
记者了解到,湖北税务依托信息技术,不仅提升执法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各地市还互相借鉴学习省内其他地区的好做法,从而增强执法风险的防范能力。对此,武汉市税务局第三税务分局税务人员钟晖感慨地说:“智税芯的风险案例库模块中,有各地市执法风险防控的典型案例和应对方法,这个案例库很有用。对于我们查找管理漏洞、防范执法风险,进一步提高征管效能和风险应对质量大有裨益。”
“依托信息技术实施税收风险综合监督管理,是湖北税务在数字化转型条件下落实国家税务总局‘智慧监督’理念的重要探索。从目前实施情况看,已基本实现了预期管理设想,税收管理、监督防控、规范执法的效果明显,提升了税费征管质效。”白渊表示,下一步,湖北税务将结合税收征管和执法实际需要,持续完善税收风险综合监督制度,以进一步提升湖北税务税费管理和执法水平,推动湖北税收征管效能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