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中部“脊梁” “支点”湖北这样发力
“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争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北时提出期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次考察湖北,为湖北改革发展擘画蓝图、指引航向。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湖北向着经济更好、结构更优、质量更高、后劲更足、实力更强,稳健前行。2023年,湖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七。今年上半年,湖北GDP同比增长5.8%,保持了高于全国、领先中部的良好势头。近日,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进荆楚大地,看湖北如何将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科教优势、资源优势等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
“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
“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来到中国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留下殷殷嘱托。
如今,中国光谷已建成全球最大光纤光缆研发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产业基地和激光产业基地之一,光电子信息产业超1万家,产业规模占全国50%。
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来到光谷考察,他走进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观看了光纤预制棒被熔化拉丝的过程。他对大家说:“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创新奋进刻进了单根光纤预制棒拉丝延伸的每一厘米。”全球光纤行业龙头企业、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介绍,“单棒拉丝长度从2013年的7000公里,到2023年的1万公里,提前4年实现了向总书记报告的‘长飞梦’。”
从2013年至今,长飞的海外生产基地从0增加到5个,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也从6%跃升至30%以上,成为全球领先的光纤预制棒、光纤和光缆供应商,主营业务连续8年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我们把税收红利用于研发和生产,不断推进光网络演进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庄丹算了一笔“减税账”:近三年长飞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约8.46亿元,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4.77亿元,享受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优惠6000余万元。
截至目前,光电子信息企业聚集的中国光谷,已入驻8家百亿级制造业龙头企业、1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5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5700家,产业规模正加速冲刺万亿级。
制造业的向“新”力,是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近年来,湖北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发力,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今年上半年,湖北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6%,高于全国15.9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36.1%。
湖北省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说,税务部门从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支持创新发展、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方面精准发力,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助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三年来,全省税务部门落实支持研发创新的税收优惠超650亿元,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筑牢产业支撑。
数据显示,湖北已有3个产业产值接近万亿级,18个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达到4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16个,均居全国前列。
“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
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他强调,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3个多月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扩大内陆沿边开放”。今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中部地区“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
“2013年,阳逻港集装箱吞吐量只有86万箱,2023年,阳逻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0万箱,年均增幅10.32%。”湖北港口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阳逻港已开通4条近洋航线、15条长江主线航线和8条长江支线航线,成为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
武汉新港在不断发力,湖北税务部门也在加力。“我们为企业提供精细服务,针对港口企业用地比较大,而且是服务型企业的特点,及时推送相关优惠政策。”武汉长江新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三年税务部门为武汉新港累计落实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各项税费优惠186.21万元。目前,企业的资产规模已达7.4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超过1.45亿元。
近年来,湖北省抢抓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新时代“九州通衢”,武汉新港、中欧班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等已成为中部地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排头兵、主力军。
作为亚洲首个、国内唯一的专业货运枢纽机场,花湖国际机场建成投运两年来,已开通国际国内货运航线74条,1.5小时飞行圈覆盖中国90%的经济总量、80%的人口,全货机航线连接五大洲超过100个重要城市,“空中丝路”支点作用日益显现。机场货运量排名从去年的第16名升至全国第5,进入第一方阵。
花湖国际机场自建设以来,湖北税务部门拓宽政策推送精度、纳税服务深度,针对大额留抵税额沉淀,帮助企业做好合规性自查,为快退打好基础。2023年7月正式开航前,机场集团及其建设单位累计收到了7.8亿元留抵退税款。“按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计算,退税资金相当于每年为我们节约了3627万元的利息成本。”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财务部长吴方辉说。
随着花湖机场国际货运航线日益增多,业务辐射面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国际货物选择从这里直飞海外。为了更好地助力“空港经济”发展,湖北税务部门为“走出去”企业量身定制“国际税收服务包”等涉税问题特色解决方案,梳理出“一带一路”企业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并打上分类标签,精准推送税惠政策包,同时配备专属服务团队,针对跨境项目开展“越洋连线”跨境涉税培训,帮助用好跨境税费优惠政策,有效提升企业海外市场竞争力。
放眼荆楚,三大都市圈“硬联通”正加速推进,展现出蓬勃生机。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湖北省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909.6亿元,占年度确保目标的60.6%,同比增长42.2%,增速全国第1、增量全国第3、总量全国第6,三项指标均居中部第1。
今年上半年,武鄂黄黄“三横三纵”快速道路系统建设全面启动。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四地税务部门联合出台税收服务武汉都市圈武鄂黄黄核心区建设20条措施,全方位、全环节、全过程推进城市功能一体化、产业协同一体化、税费服务一体化、绿色发展一体化,推动税收服务地方重大战略能力显著提升。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湖北省内环境质量状况显示,全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其中地表水质总体为优,为“十四五”以来同期最佳。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的首站就是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在这里对长江大保护立规:“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首先立个规矩,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他寄语兴发集团“在科学的道路上、在可持续的道路上越办越好”。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用清澈的数字交出高分答卷。”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李少平说。作为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和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搬迁企业,兴发集团主动克服企业搬迁的巨大经济代价,果断关闭搬迁了临江价值13.58亿元的32套生产装置,复绿沿江岸线800多亩,又投资了10.7亿元进行环保装置的提档升级。
为破解“化工围江”难题、助推企业绿色转型,宜昌税务部门全面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优惠政策,为兴发集团及关联公司落实各项优惠19.78亿元,推动“关停、转型、搬迁、治污、复绿”五大工程,综合排放削减30%,废水、废气、废固体和废渣“四废”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6年来,兴发集团产业结构不断迈向绿色化、精细化、高端化。新开发出来的黑磷产品每克卖到了5000元,是黄金的10倍。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605亿元、利润13.58亿元,分别是5年前的1.59倍、1.78倍。
兴发集团的“绿色转型”是湖北坚持对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湖北省持续加力塑造绿色崛起新优势,实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破解“化工围江”难题、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等行动,推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
据湖北省税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湖北税务部门以服务绿色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导向,自2022年起创新实施“税护长江”工程,全省17个市州税务局联动护江,在落实绿色税制、部门共治和流域联动上先行先试,推进长江大保护和服务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由湖北合创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国内首艘10850吨级的甲醇双燃料综合电力推进内河散货船(HC-A2304)“国能长江01”顺利下水,标志着我国绿色航运迈入新篇章。
“该船可实现甲醇和柴油双燃料状态两种运行模式,当船舶以甲醇为主要燃料时,污染物排放量将大大降低,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30%。”合创重工执行董事王伶俐介绍,“近3年公司累计减免税费1388万元,享受增值税及附加税缓缴95万元。有了税务部门的支持,我们准备建造更多艘新能源船舶,争取打造绿色航运新样板。”
近年来,湖北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绿色税制调控作用,积极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等税收优惠。环保税开征后,截至2023年底,湖北税务部门落实环保税减免达8.89亿元。
除政策激励外,湖北税务部门持续深化依法治税和精诚共治,汇集生态环境、水利、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涉税费数据,首创“长江大保护绿色发展税费指数”,综合评价长江流域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完善绿色税收监管机制,与环保部门共享环境保护、耕地占用税、污染物排放、环保处罚信息等数据,对重点企业开展自动扫描与风险“画像”,有效提升了绿色税收风险防范能力。
眼下,荆楚大地向“绿”而兴的美丽图景徐徐铺展:467家沿江化工企业完成“关改搬转”,长江沿线1公里内化工企业清零;全省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98家,新增数量连续三年居中部第一;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体系加快形成,绿电装机占比达65%,以全国第22位的能耗强度支撑了第7位的经济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