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抖音
  • 微博
  • 微信

手续跨省办 服务送上门 阳新全流程服务企业“不打烊”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6日 来源:湖北日报APP 字号:[ ] [ ] [ ] 打印本页
分享到:

 1635240317897064881.jpg 

图为阳新县市民之家内,市民正在办理业务。

今年以来,阳新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高效提升服务质量——

上线12个“一事联办”主题事项,位列黄石市第一;在全省103个县(市区)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黄石市第二。

扩容跨省通办“朋友圈”

9月6日,湖北隆志鞋业公司签约落户阳新县经济开发区。作为该县重点引资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5亿元,带动3000人就业增收。

“该公司主要业务现在还在省外,为加速项目落地,我们推荐该项目走‘跨省通办’通道办理登记项目。”县市场监管局干部伍宏伟回忆道,签约3天后,通过线上跨省办理,该公司的注册材料就送至县市场监管局业务系统。“确认材料无误后,我们立马为企业打印了营业执照,当天为其邮寄证照和赠送的印章。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

为进一步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环境,1月8日,阳新县与一山之隔的江西瑞昌市发布“跨省通办”事项清单,明确企业和个体户设立、变更、注销业务不受住所限制登记等17个事项,建立代收代办机制,在黄石率先开创“跨省通办”业务。

同期,该县加入云南省昆明市开展的“云上办”跨省通办圈,以开放式交叉授权的方式新增了44个开放式跨省通办事项。

“随着当前阳新地区异地工作生活、企业跨区域经营活动日益频繁,异地办事需求也越来越强,如何让企业、群众少跑腿成为我们的工作重点。”伍宏伟说,该局目前正大力开展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工作模式,截至目前已办理6项“跨省通办”业务。

“先建后验”提速项目建设

10月21日,阳新县经济开发区,投资2000万元的循环新能源电池项目施工正酣。“没想到申报后没几天就可以开工。”该项目负责人笑着说,审批精简后,项目预计能提前近2个月投产。

改变源于“先建后验”试点在阳新县工业园区的全面铺开。该县近年逐步建立起以“部分审批事项前置代办、企业依法承诺、备案、竣工验收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为核心的审批模式,推行事中监管,力促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园内工业项目签订‘先建后验’承诺书后,住建局即可向企业发放施工通知书,允许企业在未办理施工许可的情况下先行施工。”阳新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明平来说,自2019年实施改革试点以来,该县先后为远大生科、润阳碳素、洪南机械二期等13个项目办理了“先建后验”手续。

与“先建后验”相配套,该局精简合并审批事项:消防设计、人防设计审查均纳入施工图联审,建设工程施工许可与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合并办理,取消施工合同备案、监理合同备案等事项审批,进一步减轻企业申报负担。

“除涉及重大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项目,全县开发区、工业园区内的工业建设项目,50个工作日内就能取得施工许可证。”明平来介绍,对于一般服务申报、审批,住建部门在3至5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工作流程。

“税务上门”赋能企业发展

“感谢你们及时通知,为公司减了一大笔税!”10月12日,刚完成税务申报工作的阳新鹏富矿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方儒钢,特地给当地税务局电话致谢。

“今年起,制造业研发费用由原来加计75%扣除提升到了100%,不仅政策优惠力度更大,申报享受时间也大大提前。”阳新县税务局纳税服务负责人石钰介绍。然而,因该项政策采取“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的方式执行,县内许多符合条件的企业易因信息传导不及时,错过原本可以享受到的税务“福利”。

对此,阳新县税务局相关业务部门提前通过纳税人联络平台、政务窗口加强政策宣传,主动梳理全县涉及政策优惠的33家制造型企业,上门宣传辅导,确保企业提前申报,及早享受到政策优惠,为制造行业提升生产技术、加大研发投入方面减负增效。

“去年,我们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928.71万元。今年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费用,且因得知新政策,10月的预缴申报中一次性申报加计扣除额达2550万元,极大鼓舞了我们在核心技术研发领域继续投入的决心。”方儒钢说。

此外,为更好地服务企业,阳新税务持续深化“银税贷”业务,通过合理使用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建立税务信息与专业银行线上直连的银税合作机制,实现授权即达。同时,将申请“银税互动”贷款的小微企业范围扩大至纳税信用C级小微企业。“今年已有61户企业通过审批,获得贷款金额共计2.03亿元。”石钰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