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抖音
  • 微博
  • 微信

应用智能化手段 提升税务执法质量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8日 来源:《中国税务报》2025年11月18日07版 字号:[ ] [ ] [ ] 打印本页
分享到:

“这文书通俗易懂,把问题和法律条款写得明明白白,我的疑问打消了。”近日,武汉某科技公司财务负责人看着刚打印出的一份税务文书说。

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税务局以税务行政处罚“说理式执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为载体,探索运用智能化手段破解执法难点堵点,提升执法质量。

“说理易”系统,让税务文书“会说话”

“以前写处罚文书要反复核对法条,现在录入基础信息就能一键生成。”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税务局执法人员边说边向记者展示近期运行的“说理易”智能文书应用系统。他轻点鼠标,一份事理清晰、法理准确、文理通顺的执法文书便呈现在眼前。

据介绍,“说理易”智能文书应用系统针对逾期未申报、应开具未开具发票、丢失发票等高频执法场景设计算法,自动匹配税收征管法、《中南区域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等法律法规条文。上述案例中,该系统就精准引用“逾期未申报行为处罚规定”,用通俗语言解释了违法事实及法条适用,让企业清晰知晓问题所在。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已通过该系统生成文书700余户次,规范率实现100%。“该智能化系统运行以来,纳税人对执法的异议少了,我们执法的效率提升了。”该局行政处罚岗工作人员胡尚说。

“税智法”核验,给执法配备“智能助手”

“是否适用‘首违不罚’,法条引用是否准确,系统都会自动把关。”该局税收法制岗工作人员点开“税智法”平台,屏幕上出现待核验执法事项。

“税智法”平台是智能控制评价系统,可以从法律条文引用、裁量基准适用等多个维度对已作出的税务行政处罚决定等执法文书进行批量核验。发现可能存在超裁量幅度、未适用“首违不罚”或程序瑕疵、证据缺失等情形的文书,平台会立即推送给税收法制岗人员复核,提醒督促执法人员自查整改。

今年1月至10月,“税智法”平台已自动核验7285户次处罚决定,对4041户次符合条件的企业适用“首违不罚”,实现办理零差错。“以前处理简易处罚要反复查阅政策,现在系统直接标注适用情形。”该局法制科副科长黎筠表示,从实践情况来看,智能文书能有效帮助纳税人缴费人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纠正违法行为,已成为税法宣传的“流动窗口”。

全流程监控,为执法监督装上“千里眼”

“执法记录仪已开启,请配合核查。”在某企业生产经营场所,执法人员全程佩戴执法记录仪,随后将影像上传至“音像记录”平台。这是该局落实税务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场景。“三项制度”聚焦执法源头、过程、结果全环节,旨在实现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

该局依托智能评估系统,构建起“源头公示、过程记录、结果审核”的全链条监督体系,全面提升税务执法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执法人员在实地核查、处理征纳纠纷等环节全程使用记录仪,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员执法行为,保障征纳双方合法权益。智能评估系统设置了多项监测指标,对执法记录、执法公示信息进行智能评估,确保信息准确无误。今年1月至10月,该局的4699条执法信息全部按时公示,820条到期信息精准撤下,音像记录上传率、按期上传率、自评规范率均达到100%。

“智能评估让执法风险早预警、早核实、早整改,实现‘三项制度’智能评估可视化,有效解决执行情况考核难、量化难等问题。”黎筠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