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税护长江”赋能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
作为长江大保护立规之地,湖北宜昌担负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政治责任。湖北宜昌税务部门将“税护长江”作为生动实践,发挥和拓展提升税收职能作用,以“绿色税制”守护“江河安澜”,不断擦亮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底色。
用好“绿色税制” 筑牢流域安全屏障
1月20日,大寒节气,长江流域宜昌镇江阁段,两只可爱的江豚宝宝在水中嬉戏的画面刷爆朋友圈,这是新年以来在同一位置网友第二次拍摄到江豚。“水中国宝”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是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的直观体现。
宜昌税务部门“税护长江”新路蹚开:从以枝江为试点,打造“党员对标 税护长江”党建品牌,到宜昌市税务系统全面启动“税护长江”工程,再到省税务局将此升级为全省税务系统战略品牌,打出绿色税收服务与治理“双拳”,初步建成了体制顺畅、组织有力、党员有为的税收护绿机制。
“税费负担的‘减法’,换来企业转型的‘加法’。”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兴发集团党委委员、兴福电子董事长李少平说,“税收红利不仅缓解了企业破解‘化工围江’难题的资金压力,也加速了产品研发进程,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绿色附加值。”
据了解,税务部门全面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优惠政策,为兴发集团及关联公司落实各项优惠19.78亿元,推动“关停、转型、搬迁、治污、复绿”五大工程,综合排放削减30%,“四废”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目前,兴发集团的微电子新材料、有机硅产业领跑全球,产品远销日、韩、俄罗斯、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税务部门建立“专家团队+服务专员”的精细化服务举措,一对一跟进湖北兴瑞硅材料有限公司废气治理等企业绿色转型项目,在环保税政策激励下,公司上线省内第一家干式超净脱硫除尘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均能稳定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公司缴纳环保税从228万元下降到13万元。为宜都兴发化工即时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2.6亿元,企业将1.5亿元采购磷矿石材料,1.1亿元用于磷石膏综合利用的研发,税收在促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得到了持续彰显。
绿色发展的背后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长江大保护这张“考卷”,宜昌税务部门用绿色税制撬动沿江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形成“清澈的产值”和“可持续的税收”,守护三峡生态屏障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挖掘“绿色数据” 助力产业结构蝶变
2023年,在宜昌市税务局报送的《税收视角下宜昌绿色发展成效与路径思考》上,宜昌市委书记熊征宇批示:“市税务局从税收视角研究、审视我市绿色发展的成效和问题,非常必要,值得肯定。”
向绿而行、依绿转型,在服务市场主体发展过程中,宜昌市税务局认识到,区域绿色发展的阶段性成效如何,需要“一把尺子”来衡量。税务部门立足自身税收数据覆盖广、数据全的优势,在2023年将“税护长江”工程升级为2.0版,在全国首创“长江大保护绿色发展税费指数”,为地方政府推进绿色发展提供更多的税收建议。
全国首创的指数,建立依据在哪里?宜昌市税务局第三税务分局四级高级主管朱国骏介绍,税务部门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生态环境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借鉴“国家综合发展指数(CDI)”的统计测评方法,从生产、生活、生态、创新、税收五个维度,选取17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建立区域绿色发展定量评价机制,用多维指数来反映高质量发展指标,致力于建立“GDP”和“GEP”双向考核。
数据显示:宜昌市场信心逐步回升(2023年度数据暂未发布,分析披露数据为2020至2022年)。2022年,全市涉税市场主体户数28.9万户,同比增加5.2万户,资产规模达到26000亿元,同比增加2300亿元。近三年,销往宜昌市外的发票金额和出口销售额占全部开票金额的比重,从2020年的23.54%上升至2022年的26%
数据同时表明,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绿色消费深入人心。居民购置新能源汽车意愿大幅增加,2020年新增1200辆,2021年新增5700辆,2022年新增12800辆,整体呈倍数增长。公共环境卫生治理投入成倍增长,城镇垃圾处理费从2021年的3296.47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7229.19万元,增幅超过119%。同时公共交通使用量不断上升,反映居民绿色出行意识逐年增强。
宜昌环境保护设备购进量从2020年的16.02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23.21亿元,企业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环保部门对污染物达标排放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排污权出让收入和水土保持补偿费,2022年入库金额同比增幅均超过30%,说明破坏生态环境的惩戒力度和补偿力度得到提升。
据了解,从“长江大保护绿色发展税费指数”分析得出的宜昌市区域绿色发展“综合得分均值统计表”和“综合得分均值变化趋势图”可以直观反映宜昌各地绿色发展程度,为地方政府当前乃至今后产业调整、招商引资、项目投资等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胡守庚表示,宜昌正在创建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也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关键地区,税务部门立足税收数据覆盖广、数据全的优势,指标体系从地区税收征管数据视角,较为科学全面地反映了地区绿色发展的综合情况。
坚持“绿色担当”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浩荡江水,奔涌向前,“在发展中保护 在保护中发展”是鲜明的时代华章。
在湖北省政府新闻办1月19日举行的“税护长江”工程暨税收服务三大都市圈建设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税务局介绍,“税护长江”工程从宜昌发源,发展到全省17个市州税务部门联动护江,目前已拓展到长江流域多省(市)税务局联动,澎湃出强大的税务动能,取得良好成效。目前,正积极推动将“长江大保护绿色发展税费指数”纳入地方高质量考评体系。
一切收获,源于耕耘。从“化工围江”到“江豚逐浪”,从“长江大保护”到“发展高颜值”,长江胜景映衬时代之美,折射发展之兴。宜昌税务部门作为宜昌绿色转型的见证者、受益者、参与者、推动者,一路破浪向前,引导地方经济产业向“绿”而行。
——编制《长江沿线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税收路径指引》,畅通企业适用生态环保税制的“绿色通道”。成立宜昌税务五域联动绿色发展联盟,组建多个党员服务团队,与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项目、三宁化工乙二醇项目、兴发集团40万吨有机硅等20余个重大企业项目开展结对共建。
——联合28个市直单位在湖北省率先出台《宜昌市税收共治实施办法》,推动排污单位在线监控、污染排放、垃圾处理等数据接入政务数据“大脑”,倒逼企业从被动减排到主动环保。
——围绕《长江保护法》配套法规开展的《深入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财税政策建议》调研课题,被湖北省委《政策》杂志刊发,形成政策储备。
——推出“绿税助企”项目,将企业生产、销售、排污、处罚、发票等信息“一仓式”归集,推行“一户一档、一企一策”网格化服务,主动匹配化工企业应享政策,帮企业算清“减负账单”。
——以税收政策撬动绿色发展,促成“将磷石膏纳入增值税即征即退范围”政策出台,年均帮助化工企业减税1.5亿元。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宜昌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泽民表示,税务部门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全力守护好这一江清水,努力让宜昌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发展更可续、含“绿”量更高,为宜昌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奋进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