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抖音
  • 微博
  • 微信

武汉:纾困帮扶政策“及时雨”一直下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31日 来源:学习强国 字号:[ ] [ ] [ ]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各项税费再次减、缓、降,贷款融资继续扩面、提速、降门槛,重点行业、关键领域补贴“一个也不少”……近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省、市,一系列纾困帮扶政策措施密集出台,都精准围绕“市场主体”“民生”“稳增长”等关键词。

越是逆风,越能展现韧性;越是逆水,越能彰显活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情况关系全局。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4月,武汉市新增市场主体13.9万户,同比增长82.9%;截至5月下旬,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当下,武汉正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精准服务和精细帮扶,帮助广大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稳住预期、拔节生长。

■ 缓解融资贷款“难、慢、贵”

500多家活跃机构坐镇“汉融通”平台

“太好了,以应收账款作为质押,竟能贷到一笔可观的资金。”5月23日,武汉林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中行武汉市直支行的帮助下,成功获得贷款326万元,公司负责人为此高兴不已:“有了流动资金,又有信心接订单了。”

该公司是一家小型企业,长期为湖北某大型集团提供原材料供应服务。“由于公司块头小,垫资时间一长,解决资金周转问题成了当务之急。”公司负责人表示。

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主动上前一步,为企业提供急需的金融服务,这样的场景变得寻常起来。

在政府采购领域,武汉为中小企业预留的份额在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不仅获得订单,回款周期也在进一步缩短。武汉市财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政府采购金额超过71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达到90%。

中小企业享受到更便利、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发展土壤。在政府采购平台系统里,一套事前预警系统有效运转,采购单位在收到发票10天内,系统会自动通知其完成款项支付。

过去,贷款“难、慢、贵”,一直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难题。如今,中小企业在武汉获得贷款的渠道变多了,门槛也在不断降低。

武汉纵横智慧城市股份有限公司多次通过市“政采贷”平台获得了低息贷款。“不要抵押和担保,利率比市场还低,拿着政府采购合同一般2—3天、最多一周就能收到贷款,及时化解了融资难问题。”该公司负责人江畅说。

在武汉市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平台(汉融通)内,500多家活跃机构积极为市场主体提供贷款融资服务。

“对于暂遇困难但生产经营正常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金融机构不得盲目限贷、抽贷、断贷。”这个月,武汉出台《加大纾困帮扶力度促进市场主体恢复发展若干措施》,其中包含多项畅通中小企业企业贷款融资渠道的“硬核”规定,让企业有更足底气、更高效率获得资金助力。

而在资本市场,去年注册成立的武汉产业发展基金有效发挥着政府财政资金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的引导带动作用,目前已累计支持175个初创期和早中期项目。5月18日,武汉产业发展基金再次面向社会征集设立一批天使投资基金项目,3年内,全市天使投资规模将力争扩大至300亿元。

■ 给企业带来真金白银帮助

税务部门辅导企业通过电子税务局办理退税

“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发布以后,税务部门第一时间就联系我们,辅导我们通过电子税务局办理退税2万余元,这是对我们小微企业实实在在的支持。”武汉易立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黎菁说。

这家位于光谷的技术服务型公司成立仅2年左右,税费减免政策给企业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帮助。

今年,“六税两费”减免优惠政策延期,且享受范围从小规模纳税人扩大到小型微利企业。仅在光谷,就有3.2万余户小微企业因此受益。

近日,位于硚口区的武汉通恒公汽客运服务有限公司收到了一笔700万余元的退税款。“这笔退税款对我们来说就像及时雨一般,公司更新的车辆已经投入使用,进一步方便了武汉市民日常出行。”该公司财务人员侯女士说,硚口区税务局开辟绿色通道,主动提供政策辅导,为企业快速办理了增值税留抵退税。

数量多、门类广、经营灵活,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实力不足、抵抗市场能力较弱的困境,急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优势。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而言,这样的困境则显得更为突出。

为了精准纾解制造业等行业中小企业压力,今年,武汉市全面落实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制造业小微企业今年将一次性获得存量留抵退税额。

中小微企业纾困贷款贴息是全市各区对企服务的重点事项之一。以武汉经开区为例,截至本月中旬已为全区270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兑付纾困贴息资金近2000万元。

除此,今年,承租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减免3个月租金。

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中小工业企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83。培育发展中小企业,是武汉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中小企业强,地区经济才会强。

5月27日,新组建的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升级提能后,正式挂牌运行。据介绍,该中心将统筹协调全市中小企业服务资源,大力增强服务中小企业能力,促进中小企业雨后春笋般生长,更好发挥中小企业在武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政府和科创平台加速走进企业

合力找场景找市场助中小企业“出圈”

贵州一处水电站内,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孵化企业飞流智能的超低空巡检无人机正在水面巡逻,一水相隔,另一家孵化企业行星轮武汉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水下机器人和智能水上无人船正在工作,前者要克服水下压力和无光源环境,进行清晰的图像处理,后者小巧便捷,一般家用车SUV就能装下。

这正是武汉光电工研院与中国电建集团联合打造的水电站、水坝、水库等的无人巡检场景,一口气让两家中小企业全部“出圈”。

武汉光电工研院副院长胡植介绍,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的机会成本非常有限,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契机,找到落地场景,是创新走向市场的关键。应用落地的难点首先在发掘场景,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专业人员率先完成场景的发现与开拓,而创新平台通过专业孵化服务,帮助企业发展中的中长期问题——细分市场、精准赛道,从而让中小企业能获得稳定订单,迅速跨越“死亡之谷”。

在汉阳区,区政协委员、统战成员组成的“助企联盟”上午接到企业希望市场开拓的求助,当天下午就将企业产品“打包”推送至联盟企业,同时利用资源优势,组织这批企业到省供销社进行电商合作座谈,获助的一家食品类中小企业负责人激动地说:“一个企业有困难,八方相助。”

在江汉区,区直机关党建联系片组深入企业,当听说一家企业研发的政务机器人需要更多应用场景时,区科协的党员干部仔细询问产品情况,并提出利用社区科普活动的机会,帮助企业进行产品推介。

在武汉三镇,科创平台、政府等正加速走进企业,帮助找场景、找市场,助力企业提高造血能力。

不仅如此,武汉市人社部门常态化开展对接服务,今年以来,共组织招聘活动221场,帮助1.3万家企业解决用工缺口5.2万人;武汉市市场监管局今年将在全市检验检测、食品包装材料、机电设备、电梯维保、典型园区、食品生产6个领域选取不少于200家中小企业开展质量提升,为中小企业发展助力……

当前,在助企纾困的大背景下,武汉正形成合力、多措并举,用贴心政策和贴身服务与中小企业共渡难关,为全市稳住经济大盘、实现全年精彩夯实中坚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