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税务构建纳税信用管理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1日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字号:[ ] [ ] [ ]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在襄阳陆盛环保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崭新的环保设备正在加紧组装。公司负责人陈伟感慨:“从D级重返A级,不仅恢复了正常经营资格,还顺利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纳税信用就是企业发展的‘通行证’。”

2024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显示,襄阳全市A级纳税人达7955户,同比增长12.97%,A、B、M级优良企业占比增至90.12%。亮眼数字背后,是襄阳税务部门持续完善信用管理机制、创新服务举措的生动实践。

修复机制让信用“可逆转”

“以前觉得信用降级就恢复不了,没想到还能修复。”湖北陆盛环保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因其关联企业失信被动态关联为D级,导致发票领用受限、招投标资格丧失。税务局组建“信用修复专班”,通过跟踪辅导帮助企业完成关联企业信用修复,重返A级行列。

襄阳市税务局创新建立“三级修复”机制:对非主观故意失信行为,实行“轻微违法首违不罚”;对主动纠错企业,建立“修复辅导清单”;对重大失信案件,实施“一案一策”精准帮扶。2024年累计推送信用提醒12.02万次,挽回失信扣分3.50万次,帮助2万户企业完成修复,1821户升级为A级纳税人。襄阳市税务局纳税服务科负责人介绍:“运用税务大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依托纳税信用修复规则,对照102个信用评价指标,打造30个纳税信用预警模型,按月为企业出具信用‘体检报告’,实现失信行为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

信用修复不是“一修了之”。在谷城县,税务部门运用税收大数据持续加强企业纳税信用管理,提前预判失分风险,创新纳税信用“增信通”服务项目,加速信用级别复评流程操作,帮助经营主体更快积累信用资产。

同时,税务干部还带着《企业涉税合规指南》上门,辅导企业依法依规享受税费政策。“近两年,企业陆续将享受的税收优惠30%用于加大研发新工艺投入,70%用于设备改造升级补充资金,产品良品率提升了10%。”宜城市天舒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玉涛说。

智慧监管为信用“筑屏障”

在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陈莹展示着“税务健康体检报告”:“系统自动比对涉税信用风险指标,就像给企业做‘CT扫描’。”原来,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其投资分红申报异常,及时预警避免信用扣分。该公司连续9年保持A级信用,对外项目签约额从2015年的不足6亿元提高到2024年接近50亿元。

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构建“信用+风险”动态监管体系令人耳目一新。从企业开办环节的提示提醒到申报环节的分析比对,襄阳市税务局构建企业绿色信用纠偏机制,累计为该企业开展信息备案、信用修复、未开票收入风险、逾期申报、已申报未缴款等精准推送20余次,帮助企业从源头减少失信行为。

智慧监管还体现在服务创新。襄阳市税务局组织业务骨干实地查看企业生产流程和财务台账,运用税收大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对企业纳税申报、赋额调整、政策落实、风险应对、企业注销等环节,逐一提供风险防控政策解读与建议,形成专属的“税收体检风险提示单”,并针对性提出规范采购合同、完善出入库台账等建议。

“诚信经营是本分,税务服务是底气,40余年间,我们早已将合规经营的‘基因’融入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建立起了购销合同合规性审查、发票台账动态管理、税务风险自查等12项风险内控机制,将风险防控贯穿业务全周期。”湖北石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安明向前来走访的税务干部说道,如今“信用+风险”已成为税企双方共同关注的重点。

信用变现促发展“加速跑”

走进襄阳云尚名人酒店,智能化改造后的客房科技感十足。“200万元的低息银行信用贷款解了燃眉之急。”财务总监王先生介绍,A级信用不仅带来融资便利,更赢得客户信任,年营业额增长15%。襄阳市襄城区税务局为此类优质企业配备“税务管家”,提供发票调额、跨区域办税等多项绿色通道服务。

纳税信用是企业发展的“隐形资产”。据了解,襄阳市南漳县持续推动以“动态信用+风险”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设,实行纳税人动态信用等级分类和智能化风险监管,通过“银税互动”机制助力企业以纳税信用获得银行贷款。2025年以来,累计帮助该县33户民营企业取得银行授信,金额达2387.8万元。

信用价值的释放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宜城,税务部门“诚信宣传先锋队”走进精细化工产业园,围绕“诚信经营树品牌 税企共建优生态”主题,通过政策宣讲、风险预警、信用辅导等举措,以合规经营擦亮行业品牌,以“税务引导+企业自治”模式共筑诚信经营生态圈,为优化营商环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注入“税动能”。

信用生态的完善催生发展新动能。老河口市坚持守信激励,为守信纳税人提供数电发票赋额、留抵退税等激励举措。配合政府职能部门联合监管,在诚信企业推选、代表选举等方面,出具信用等级证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谷城县2024年通过信用提醒累计帮助767户纳税人提升纳税信用级别,通过“银税互动”机制,421户企业获得银行贷款3.64亿元,实现企业信用资产与发展动能的双向转化。

长效机制让诚信“成自觉”

在襄阳税务局的信用日常与服务平台,屏幕上跳动着全市纳税信用实时数据。“我们正推动信用管理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襄阳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万述永介绍,通过建立“信用健康档案”,对重点企业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新办企业可享受“信用启蒙”套餐,成长型企业获得“体检式”辅导,集团企业则适用“集团信用预警”。

襄阳市将纳税信用纳入城市信用体系建设,与36个部门建立联合奖惩机制。2024年,691家A级企业获得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实施财政性资金项目安排,1030户失信企业被加强日常监管检查。在社会共治方面,2024年7000余家新办企业签署信用承诺书,形成“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的良性生态。

创新打造纳税信用“54321”服务体系,“清单化”动态管理A级维护、轻微高频、信用提级、重点关注、D级修复五大类纳税人,精细提供纳税人所需的信用服务。根据企业日常行为信息和失信风险高低,结合各部门职责分工,划分税费网格员、税收管理员、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信用专员等四个层级,分别设定提醒节点、提醒对象、提醒内容和提醒方式,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纳税人对信用提醒服务的不同需求。2024年,全市10.9万户市场主体参与涉税信用评价,同比增幅超10%,973户新办企业提前获得信用等级提升。

现如今,诚信纳税蔚然成风。襄阳市A级纳税人户数保持年均10%的增速,3972户企业通过“银税互动”机制获得银行贷款,纳税信用成为城市营商环境“金名片”。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