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姚家岭231号 电话:027-12366
网站标识码:bm29170017 鄂ICP备0501086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86号
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蔡甸区税务局(以下简称蔡甸区局)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发挥和拓展提升税收职能作用,承接“绿税助企”精准智能服务试点项目,打造绿色税收“精智治理”新模式,强化绿色税种精细化管理,以绿色税收“串联”各政府职能部门形成绿税共治格局,服务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助力蔡甸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和幸福宜居生态区建设。
一、协调推进有力,“绿税”数据“牵线搭桥”实现税收共治
一是精心谋划部署,有力有序推进。蔡甸区局党委将“绿税助企”先行创建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部署,成立工作专班,统筹谋划推进,在省市局领导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形成“政府主导、税务牵头、部门配合、企业参与”的工作格局,目前“绿税助企”项目推进有力有序。蔡甸区“绿税助企”精准智能服务项目顺利启动以来,相关工作成效被“学习强国”“湖北日报”“长江云”等多家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10余次,在全省扩大了税收助力绿色发展的社会影响力。
二是强化平台建设,系统集成高效。蔡甸区“绿税助企”精准智能服务项目整合武汉税务集成平台、蔡甸区财源信息交换平台和武汉“优税通”、征纳互动平台资源,实现三大平台绿税数据加工、交互、服务功能协调运转,分阶段逐步开发出“N个绿色配套应用产品”,形成“3+N”的结构化循环运作模式。项目数据信息全链条循环加工,两个平台同步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安全、更新及时、高效运用,形成“绿色税收”精智治理新模式。目前已获取蔡甸区内各部门绿税信息12.05万条。
三是深化部门协同,精诚共治有为。在蔡甸区局多方协调下,蔡甸区营商办联合13个政府部门制定“绿税助企”精准智能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建立蔡甸区“绿数集市”—财源信息共享平台数据交换协作机制,划分工作职责,制定时间表、任务图,协同各部门联合推进蔡甸区“绿税助企”精准智能服务项目。目前,根据税务、资规、环保、住建等多部门提供信息联合标记“绿税企业”4623户,获取市级环保税涉税证照信息5485条,绿税“精诚共治”已经成形。
二、推动转型发展,“绿税”数据精准发力实现精细服务
一是“精准画像”税惠尽享。蔡甸区“绿税助企”精准智能服务项目为企业“精准画像”,设置绿税管理台账,分析信用评价、税收入库、营业收入和利润变动情况,量身定制“一企一策”个性化服务礼包,“一站式”解答涉税问题,充分发挥绿色税制调控作用,助力企业绿色转型。“绿税助企”项目运行以来,蔡甸区内已有536户节能环保类纳税人精准享受支持绿色发展税费优惠6400万元。其中,睿驰新能源动力系统(武汉)有限公司享受节能环保类税费优惠872万元,顺利度过转型升级难关。
二是“精准推送”政策直达。为实现税企沟通“零”障碍,蔡甸区局依托武汉“优税通”小程序和征纳互动平台,通过“绿税礼包”模块实现对绿色税收政策精准标记,形成“政策找人”推送清单,将绿色税收政策精准推送至绿税企业。目前向纳税人推送绿税政策2250条,线上绿税智能咨询互动135次,实现税企互动智能化、政策推送精准化、诉求响应高效化。
三是“绿税礼包”量身定制。在纳税人电子税务局“绿税助企”互动服务专区开发面向各类市场主体的系列服务产品,包括助企供需对接、绿色金融产品、涉税事项智能提醒等。供需对接方面,成功帮助武汉市雨露河谷农业专业合作社、武汉香景汇农业专业合作社等13户农村合作社实现供需对接;绿色金融产品方面,已经成功与汉口银行蔡甸支行对接推出“绿税贷”,为有绿色转型升级需求的企业精准提供金融贷款服务,目前已向15家企业授信合计达10.04亿元,已发放贷款2.89亿元,为企业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聚焦税收主业,“绿税”数据深入使用拓展税收职能
一是提升征管质效。通过“绿税导航”“绿税管理”功能,深入分析2019年以来资环税种的变动及绿色税收政策执行情况,梳理资环税种申报、入库数据,按年度建立工作台账,分析税务部门在绿色税种征管中存在的风险,为绿色税种精细管理提供准确度高、科学性强的数据支撑,进一步提升各绿色税种征管质效。
二是服务税源培育。充分发挥平台“绿税共享”功能,深化各成员单位间信息联结,将外部门涉税信息数据转化为税源信息,培育涵养税源。蔡甸区局联合资规部门共同签订了《关于健全蔡甸区耕地占用税部门协作和信息交换工作机制的意见》,目前已完成4笔耕地占用税复核手续,获取资规部门行政处罚信息113条,查补耕地占用税2900万元。
三是实现以税咨政。结合各乡镇街道税收情况,按年度、分区域、分行业计算“绿色税收指数”,撰写绿色税收经济运行分析报告6篇,为服务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绿税助企”平台自动运算分析绿税行业的税费信息,目前已对蔡甸区内323家专业合作社和48家重点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历年收入、税收收入、税收优惠变动趋势重点分析,为当地党委政府重点行业招商引资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