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登记经营主体数量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 活力升腾看武汉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7日 来源:武汉市税务局 字号:[ ] [ ] [ ] 打印本页
分享到:

数据显示,2024年,武汉累计为企业降低各类成本435亿元,新登记经营主体55万户,相当于平均每月新增经营主体近5万户,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

数字背后是武汉聚焦经营主体新需求,全力营造一流政务生态、产业生态、创新生态、开放生态、法治生态,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

全年累计为企业降低各类成本435亿元

企业综合成本是量度营商环境优化的“尺子”。

2月5日,10款“湖北造”人形机器人在武汉洪山礼堂亮相,一款名为“劳动者”的人形机器人高高举起杠铃。

身高1.8米、体重95公斤,能轻松搬运50公斤重物的“劳动者”,是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和武汉格蓝若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最新研发产品。

“税务部门精准滴灌,帮我们应享尽享税惠政策,加快了研发和应用的进程。”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近3年来,各项优惠累计已逾9000万元,预计今年“劳动者”将投向变电站巡检运维场景进行试点应用。

税务部门数据显示,2024年,武汉落实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超400亿元。

“手把手协助完成项目落地签约和协调,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信心和动力。”3月4日,湖北民生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万伟说,自去年9月份落户江岸区以来,公司销售额已超过1亿元,今年将达3亿元,并有望带来上下游供应链企业近期入驻。

江岸区四唯街道相关负责人张丽介绍,该公司是山东高速民生集团华中首个供应链子公司,自初次洽谈到正式落地不到两个月,将在汉开展农副产品引进和砂石、煤炭、磷矿、燃气、新能源等业务方面,助力江岸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做大武汉枢纽能级。

市营商办相关负责人称,通过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等举措,去年在降低企业物流、融资、税收等成本方面,全年累计为企业降低各类成本435亿元。

 政务服务集成创新

千余名“零号员工”随叫随到

“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很难取得今天的成绩。”1月12日,阿里巴巴淘天集团公共事务部总监胡冠男在武昌区2025年投资促进动员大会上感慨,天猫优品湖北总部落户武昌时获注册“一日办结”,今年将引入阿里健康、科沃斯电器等一批上下游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据了解,去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淘天集团计划将天猫优品落户武汉。武昌区“零号员工”服务前置,第一时间与企业取得联系,全程指导企业准备登记材料,为企业办理营业执照。落户后,“零号员工”持续发力,协助企业办理对公银行账户、税务登记等事务。天猫优品还带动十多家上下游企业齐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不占企业岗位,不拿企业薪酬,以“自家人”的身份、用“保姆式”的服务融入企业。据悉,武昌区有千余名干部作为企业“零号员工”,目前正研发开通“零号员工快线”和“企呼我应”平台,帮助企业解决经营发展中的困难问题。

“从网上提交申请,到现勘、审批、领证,全程不到一小时。”2月28日,武汉市佳源堂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西河桥店负责人雷女士在黄陂区政务服务中心领取了药品经营、医疗器械、二类医疗器械备案、预包装食品备案、行业综合等5张许可证。雷女士的点赞,正是武汉以“高效办成一件事”赋能企业发展的生动注脚。

目前,武汉市推动审批与监管一体化改革强化审管衔接,全市已推出110余项涉企“集成办”事项;搭建审批与监管一体化平台,打通10个市直部门监管执法系统,已推出36项审管联动应用场景,被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作为典型经验推广。

市投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全市实施审管联动18.8万余次,服务企业130.4万余家,平均减环节68%、减材料42%、减跑动84%、减时限86%。

提升产业服务水平

1平方公里聚集200多家汽车软件企业

1月18日,杉杉商业集团在全国布局的第21座奥莱综合体——武汉杉杉奥特莱斯项目,历时7个月,在武汉经开区封顶。预计今年6月基础工程完工后首批商户进场,9月正式开业。

与之相望的南太子湖畔,东软软件园已于去年5月正式开园。这个方圆1平方公里的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已聚集200多家智能汽车领域企业、3万余名软件人才。

“以杉杉奥特莱斯项目开工为契机,我们引进了更多多样化高端商贸服务企业入驻,满足企业职工生活需求,努力营造软件人才愿来愿留、乐活乐享的产业生态。”武汉经开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党工委委员王京津说,在引入两家企业入驻的过程中,组建了专班,全程贴身服务项目建设,为企业提供全过程全流程服务。未来争创全国领先的智能汽车软件创新中心。

产业生态的核心,在于通过链式思维推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去年,武汉发布升级版产业地图,各区产业布局和网络安全、高端装备、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16条重点产业链空间布局“一览无余”,并在全市实施产业链链长制。

产业生态,还需要政策引导和要素供应来支撑。据市金融部门介绍,截至2024年末,武汉综合金融平台“汉融通”归集涉企信用数据19类57项,覆盖市场主体29.5万家,入驻机构1675家,累计促成融资4218亿元。其中,“青创贷”专区发放贷款超40亿元,扶持企业5500家,带动创业就业超4万人。

根据市市场监管局数据,2024年武汉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55.48万户,同比增长31.29%;企业总量突破100万户,达到105.48万户,升至副省级城市第四位;经营主体总量236.25万户,升至副省级城市第五位。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武汉将持之以恒抓好营商环境,努力打造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更好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