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数据指令”,张学东带出一批税务“数智尖兵”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来源:武汉市税务局 字号:[ ] [ ] [ ] 打印本页
分享到:

人物简介:张学东,51岁,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税务局第三税务分局(税收风险管理局)局长。深耕税务大数据28年,引领“以数治税”机制创新,护航国家税收安全。曾获2017年全国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2019年“中国好税官”、2021年全国税务系统“最美税务人”等荣誉称号。

12月15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张学东的办公室,近距离了解这位武汉市税务系统“明星人物”的成长历程:从一个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普通基层税务人员,到自学成为全省税务系统的计算机高手;从一点点积累税务管理数据,到建立税务征管大数据系统,培训全国全省“税收数智”人员8000余人次,成为引领“以数治税”机制创新的“领军人物”……

这些成绩,张学东是怎样做到的呢?

刚参加工作即遇挫折

他边干边学成为计算机高手

IMG_257

张学东与团员成员研究税收风险防控工作。

说起大数据,刚刚参加工作的张学东也是数据“小白”。1992年,年仅20岁的张学东从中南财经大学财税专科毕业,进入武汉市汉阳区税务局月湖税务所工作。

张学东是税务所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内心充满了对工作的热情和满满的自信。

一次,所长委派张学东作为主查,带队到疑点企业查账。整整一天下来,紧张地看账、查报表、核对发票……连午饭都没顾上吃,张学东和同事们却一点问题也没发现。

回到所里,张学东心情忐忑地向所长汇报了核查过程。

所长决定带上大家再跑一趟。这一次,半天时间就在往来账目序列里发现了疑点。

这次“受挫经历”给张学东好好上了一课。带着对未完成交办任务的愧疚,张学东在随后的工作流程中整理出一套最笨但却最有用的办法:每个月的新政策汇编,他第一时间背下来;所里管理的企业,他逐户建档;各类疑点信息,他自编统计表、分析表分类汇总……

对这套自创的工作流程,张学东不断总结图表,不断在计算机上进行优化。1995年后,张学东从一名非计算机专业人员,自学成为计算机高手。2000年,已获“湖北省国税系统最佳征管能手”称号的张学东开始“玩”起了数据,钻研起编程,逐渐摸索出一套数据模块设计、计算机编程语言读写等在税务征管、稽查方面的应用方法……同年的全省税务系统计算机技能竞赛上,他这个“非专业人员”一举夺得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

从此,张学东与税收大数据一路兼程,步履向前,升级不止,一干就是20多年。

自创“数据指令”及时预警

升级版系统在全省推广

IMG_258

张学东向工作室成员讲授"捕虚网"平台运用,精准预警发票虚开等涉税违法行为。

张学东在“数智治税”领域的破局点,要从十年前说起。“十年前,税务征管系统的技术能级有限,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他们的惯用伎俩是用虚假地址注册假公司,大量领用发票后就人间蒸发,作案周期短、隐蔽性强,事后追查往往人去楼空。”张学东提及当时情景,神情严肃……

张学东当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好在金税三期数据化工程像及时雨般全面铺开。”张学东几乎天天泡在金税三期系统上,反复琢磨研究纳税数据的各项分类、属性、匹配条线等序列。“后来终于梳理出虚开发票的一大特征:农产品加工行业较多、注册地多在写字楼里、进项税额中往往没有列支一般工业企业需要的电费等开支。”

张学东继续问自己:“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能发现虚开特征。那为什么不能根据这些特征研发预警指令,提前锁定涉嫌虚开企业呢?”有了想法,一刻不停,张学东拉着单位的几名“技术控”开始了深入研发,时常加班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海量数据分析,上百次验算,编制出一套“数据指令”。它能自动比对、精准定位和快速锁定,只要有虚开票的相关信号出现,可疑企业就迅速被纳入风险监控系统。

“数据指令”上线后,首批85户可疑对象很快被锁定,经过层层调查,其中81户被确定为涉嫌虚开。“这么高的准确率,给了我大大的惊喜。”张学东说,“提前锁定的涉嫌虚开企业仍在‘正常营业’,和以往‘人去楼空’的情况不同,给管理和稽查留出了时间。”

总结“数据指令”的创新经验,张学东带领团队继续升级研发“预警快”系统,并在湖北全省推广。

2016年,当时的武汉市国税局决定,成立“张学东创新工作室”。

至此,张学东带领团队一路攻坚克难,主导研发了“面选面签”等增值税发票管理服务软件,先后帮助武汉市税务部门破获一大批虚开发票大案要案。“预警快”也从1.0到6.0不断升级,5年时间内累计避免和挽回税收流失近51亿元。2021年,张学东团队研发的“捕虚网——增值税发票管理服务监测分析平台”上线,破解了从“以票管税”向“以数治税”分类精准监管转变的难题,在全国税务系统推广应用。

创新成果“智税芯”平台上线

成全国税务系统“以数治税”样板

IMG_259

工作中的张学东。

2022年初,张学东调任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税务局第三税务分局(税收风险管理局)局长,带领团队主攻武汉市重点风险事项一体化综合监督防控体系的建设。

“与以往工作岗位的最大区别是,我们的税收大数据运用不断在升级。过去的空壳公司虚开发票这类漏洞已经基本得以遏制,当前逐步升级扩面到对实体经济市场主体的监测管理。”张学东说。

“两年前的冬天,差不多就是这个时候,天很冷,我们第三税务分局(税收风险管理局)连续近一个月灯火通明。”张学东回忆着,当时正在研发“智税芯”平台,特别是其中对增值税留抵退税风险监测的模块平台,序列复杂,编写难度大,需要不断测算和迭代。

张学东与10个人组成的技术攻坚组同吃同住,遇到问题逐项研究、测试、再解决、再测试……直到攻克。

团队成员金佳奇记忆犹新,那天外面下着雪,他们在工作室里干得热火朝天。张学东带着大伙儿针对一个测试漏洞反复修改、讨论、再修改。从下午3时发现问题,一直到晚上近11时才差不多找到解决系统漏洞的办法。第二天,张学东又是第一个起来盯梢的那个人,直到把问题测试到零误差。

“智税芯”平台上线不到两年,通过四大类风险指标的应用,动态监测留抵退税过程中的风险疑点,生成风险线索自动预警、智能推送,推进综合监督与风险防控深度融合,精准探查全域大量税收漏洞,及时避免和挽回大量税收流失,保护国家税收安全,引发全国税务系统观摩学习,成为“以数治税”护航安全、公正便利营商环境的样板。

7年培训8000余人次

张学东工作室成税务“数智尖兵”孵化器

IMG_260

张学东(右三)和工作室成员一起进行增值税发票和出口退税监测分析。

在张学东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很多张合影。“这些都是我的徒弟和学员,他们都在各自岗位上成长为业务尖兵啦。”张学东骄傲地说。

“为了让科技创新的技术和能力更大范围地作用于工作,工作室是以挂职轮岗的方式聚集。”张学东介绍,工作室的成员来自税收风险管理相关岗位,来到工作室后,会以师带徒、老带新、熟带生的方式“结对子”。

从张学东工作室走出去的学员都知道,每天最早到、最晚走的是张学东。一到中午,他匆忙在食堂吃完饭就回到集中办公室里,大家都习惯了在这个时间段向他请教“疑难杂症”。

在他的带动下,很多老学员也成了“问诊专家”。学员们的各项难题多在中午时间被“治愈”,浓浓的学习及传授氛围成为工作室的最大特征。

陶良毅是工作室的第二批学员。“我大学学的是旅游管理专业,与税收业务八竿子打不着。第一次摸底考试,我就垫底了。我的老师鞠宇峰是张学东工作室的第一批学员,他经常鼓励我,带着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每周给我单独出考题。”如今,陶良毅不仅接连拿到税务师、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还被评为湖北省税务系统业务骨干和武汉市税务系统岗位能手。

7年时间,张学东累计在全省税务系统授课百余场,培训干部达8000余人次。张学东工作室被授予武汉市优秀“党建品牌”称号,被誉为湖北省税务系统“新人才孵化器”,2021年受邀出征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和出口退税监测分析团队,成为全国6个分析团队之一。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